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道 外媒稱,美政客稱中國是“最大軍事挑戰”。
  印度《商業旗幟報》網站10月7日報道稱,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印度裔美國人博比·金達爾可能成為2016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他猛烈抨擊中國增強軍事力量,說美國目前面臨的最大軍事挑戰來自中國。
  他在與美國前參議員吉姆·塔倫特共同起草的一份重要防務政策文件中說:“就傳統軍事力量而言,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中國。近20年來,中國大力增強了軍事力量。”
  金達爾說:“中國增強軍力的主要目標是美國。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有著自豪的歷史,中國自然會謀求主宰其所在的地區。”
  美國大全新聞網10月7日報道刊發題為《戈登稱中國通過黑客行動謀求超級大國地位》的文章稱,美國政府認為,中國通過網絡襲擊來侵入美國的主要武器系統和其他機構。美國國防部前發言人J·D·戈登稱,中國正通過網絡戰來趕超美國。
  戈登7日在大全新聞網電視臺的“中點”節目中說:“中國正試圖在軍事、經濟和外交等方面趕超美國,並試圖掌握世界的主導權。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使用的方法之一就是網絡戰。”
  他解釋說:“他們從我們的工業部門盜取秘密信息。他們尋找那些能使他們在空間技術上占據優勢的信息,他們盜取一切你能想象項目的信息。”
  戈登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網絡戰部門一直在攻擊美國。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金達爾認為,中國增強軍力的主要目標是美國。圖為重新刷漆的中國”遼寧“號航空母艦。(互聯網圖片)
  更多“中國”相關新聞,微信搜索關註公眾號“參考消息”(ID:ckxxwx),外國媒體每日報道精選,隨時隨地想看就看,還有會員福利等著您哦。
  【延伸閱讀】外交部回應美網絡攻擊指責:所謂證據不值一評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14年7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表示,美國網絡安全公司指責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黑客組織曾攻擊美國的伊拉克問題專家的電腦,稱美國一些網絡安全公司無視美國在網上對其他國家形成的威脅,一直熱衷於拿所謂“中國網絡威脅論”說事,拿出的所謂“證據”根本站不住腳,不值一評。
  有記者問:一家美國網絡安全公司稱,有證據顯示有與中國政府有關的黑客組織曾攻擊美國的伊拉克問題專家的電腦。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洪磊答:中方一貫反對並嚴厲打擊任何形式的網絡黑客攻擊行動。美國一些網絡安全公司無視美國在網上對其他國家形成的威脅,一直熱衷於拿所謂“中國網絡威脅論”說事,拿出的所謂“證據”根本站不住腳,不值一評。
  (2014-07-08 20:55:00)
  【延伸閱讀】德媒稱德國阻截“中國情報機構”網絡攻擊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報道 德媒稱,德國政府可能成為中國情報機構刺探攻擊的受害者。
  德國《世界報》網站2月16日援引《明鏡》周刊的報道說,去年9月聖彼得堡20國集團峰會召開前,德國多個政府部門和銀行的高級別員工收到了攜帶病毒軟件的電子郵件。郵件被偽裝成各國政府首腦的經濟政策顧問之間的信息交換。
  一位德國政府發言人向《明鏡》周刊證實,這一通過上述方式令總理府的信息安全蒙羞的嘗試已被成功阻截。據該刊報道,危險軟件將獲得的情報發往中國。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稱,軟件的最初發送者應為情報機構人員。
  (2014-02-18 07:27:26)
  【延伸閱讀】外媒:斯諾登曝美國大規模對華網絡攻擊內幕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棱鏡門”事件揭秘者、美國防務承包商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10日通過網絡視頻連線與美國公眾“面對面”,呼籲公眾加強對情報監控項目的監督,敦促高科技企業和業內人士加強網絡防護措施、保護公民隱私。這張3月10日拍攝的視頻截圖顯示,正在俄羅斯臨時避難的斯諾登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參加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行的“西南偏南”交互式多媒體大會。新華社/路透
  參考消息網3月24日報道 美國針對中國進行大規模網絡進攻,並把中國領導人和華為公司列為目標。這是德國《明鏡》周刊獲得的美國國家安全局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所表明的。美國情報機構攻擊的目標包括中國前國家主席胡錦濤、商務部、外交部、銀行和電信公司。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3月22日報道,美國國安局尤其花大力氣監控全球第二大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公司。2009年初,該局啟動了一項針對華為的大規模行動。華為被視為美國思科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美國國安局的一個特別小組成功滲透進了華為公司的計算機網絡,並複製了超過1400個客戶的資料和工程師使用的內部培訓文件。
  報道稱,根據美國國安局的一份秘密文件,該局人員不但竊取了華為的電子郵件存檔,還獲得了個別華為產品的源代碼,源代碼被視為信息技術企業最神聖的東西。美國國安局滲入華為的深圳總部,因為該公司通過總部處理每個員工的郵件往來,所以美國人從2009年1月起就讀取了該公司很大一部分員工的電子郵件——包括總裁任正非和董事長孫亞芳的郵件。
  美國國安局的一份內部文件說:“我們獲取瞭如此之多的數據,以至於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它們。”該局給出的監控原因是,“我們的很多目標是通過華為產品進行通信的”。此外,美方還擔心“中國利用華為遍佈世界各地的設施搞間諜活動”。不過目前仍不清楚,美國情報人員是否已經找到了這方面的證據。
  報道稱,該行動是在白宮情報協調員、中央情報局和聯邦調查局的介入下實施的。
  美國情報部門說,如果瞭解了該公司如何運行,那麼未來將會得到回報。迄今為止,網絡結構由西方主宰,但中國人將努力使西方的公司變得“更不重要”。那樣的話,迄今由美國公司主導的互聯網技術標准將被打破,中國將逐步控制網絡中的信息流。
  據報道,華為公司在美國的一位高管威廉·普盧默在一份聲明中批評了這種攻擊。他說,如果美國國安局真的實施了這樣的行動,“現在應該知道,我們的公司是獨立的,與任何政府都沒有特殊關係”。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3月22日稱,長期以來,美國官員一直將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視為安全威脅,竭力阻撓該公司在美國達成商業協議,擔心它會在自己的設備中植入“後門”以便讓中國軍方或北京支持的黑客竊取企業和政府機密。
  不過,機密文件表明,美國國家安全局正直接向華為的網絡植入自己的“後門”。
  報道稱,美國國安局前雇員斯諾登提供的文件顯示,該局窺探了華為位於中國深圳總部的服務器,獲取了重要信息。
  2010年的一份文件稱,這項代號為“射中巨頭”行動的目標之一是尋找華為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的聯繫。但這項計劃有了進一步行動:對華為的技術加以利用,這樣當該公司將設備賣給其他國家——包括盟友和避免購買美國產品的國家——時,美國國安局可以進行監視,如果美國總統下令的話,還能進行網絡攻擊。
  美國國安局的這份文件說:“我們的許多目標通過華為的產品進行通信。”該文件還說:“我們想要確保自己知道如何利用這些產品獲取進入(世界各地)我們感興趣的網絡的機會。”
  美國官員一再說,美國國安局侵入國外網絡只是為了實現合法的國家安全目標。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凱特琳·海登說:“我們沒有把搜集到的情報交給美國公司,以增強它們的國際競爭力或提高它們的利潤。”
  報道稱,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沒有帶著不同的目標開展自己的企業間諜活動。
  華為在美國的一位高管威廉·普盧默說,華為不知道自己成為美國國安局的目標,“諷刺的是,他們對我們所做的恰恰是他們一直指控中國方面通過我們所做的”。
  【相關新聞】
  港報:“新型”中美關係需剋服五大障礙
  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月7日發表題為《“新型”美中關係前途未卜》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州立波特蘭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梅爾·格托夫。文章指出,習近平主席在2013年6月會見美國總統奧巴馬時主張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帶來關於中美關係前途的重要疑問。
  文章稱,錶面上,兩位領導人似乎意見一致。9月份二十國集團在聖彼得堡舉行會議時,奧巴馬談及習近平提出的新模式時說:“我們一致同意在實際合作、建設性對待兩國分歧的基礎上繼續構建一種全新的大國關係模式。”但他同時強調中美之間仍有“重大分歧和緊張氣氛源頭”。
  文章認為,奧巴馬在理論上贊同建立“新型”關係,但似乎希望先看到實際結果再真正接受。儘管中美兩國間交往頻繁、相互依賴,儘管大多數中國和美國分析人士都相信兩國關係至關重要,但新型關係仍遙不可及,根本原因在於互不信任。而在不信任情緒背後隱藏著兩國不同的自我認知和國際地位所造成的全球視角巨大差異。
  文章稱,中國認為它已經成為一個大國,希望得到相應的對待。它不想要“兩國集團”(G2)——與美國共同管理世界事務。但中國人的確要求磋商與協作,也就是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所說的“兩國協調”(C2)。
  文章指出,“兩國協調”至少有五個障礙。
  一是彼此對國際責任不同的看法。2005年,時任小布什政府副國務卿的羅伯特·佐利克建議中國成為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中國領導人和外交政策專家則喜歡稱中國為負責任的大國。他們表示,中國的和平發展政策將打破崛起中國家向主導力量爭奪最高地位的模式。他們質問,美國單方面干預中東和中亞局勢、在與朝鮮(最近還與伊朗)的談判中態度強硬、未能管理好本國的金融,它能談什麼全球責任?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的第二個、大概是最重要的一個絆腳石是中美兩國的不同自我認知。
  第三個障礙是冷戰殘留影響。中國分析人士經常指摘美國的“冷戰思維”從根本上妨礙了關係改善。
  第四,兩國之間仍有很多溝通方面的問題。前面已經提到了對國際“責任”的定義,此外,“遏制”、“霸權”、“合作”和“磋商”都充滿了政治上的歧義。
  中美關係的第五個障礙是軍事力量不平衡。雖然有些美國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在軍事能力方面正趕超美國,但事實上,幾乎從每一個軍事力量指標來看,美國都遙遙領先於中國。
  因此,談論“新型大國關係”為時尚早。現如今,沒有哪位美國領導人會打算與中國共享領導權,因為那等於承認美國領導亞洲、太平洋和全世界的時代結束了。
  中美關係的歷史表明,如果它是積極的、雙贏的,那麼對東北亞地區安全狀況的影響也會是積極的。於是人們要問:中美兩國能採取哪些措施來減少緊張、增強信任和擴大合作基礎呢?
  首先,美國的軍事規劃應當改變。美軍重心向亞洲轉移的“再平衡”和致力於“海空一體戰計劃”的做法顯然是針對五角大樓所稱的中國大陸對台“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作者認為,很難看出新的美軍部署會有益於韓國、澳大利亞、日本或東盟在與中國保持積極關係方面的長遠利益。
  其次,中美兩國應當牽頭為東北亞建立一個新的安全對話機制。
  再次,建立一套能防止危險對抗事件的中美行為規範會大有裨益。
  文章指出,人們常問,21世紀會不會屬於中國或美國?這個問題其實問得不對。正確的問法是,世界領導人怎麼才能構建一個合理有效的合作性安全框架為解決最嚴重的人類安全問題奠定基礎?假如中美兩國能就合作性安全達成共識,那它們就都能夠自稱負責任的大國。[詳細]
  (2014-03-24 09:35:00)
  【延伸閱讀】中俄專家:所謂“中國威脅論”是一個偽命題(圖)
  
  2013年3月5日,由人民網俄羅斯代表處和俄羅斯亞洲工業家企業家聯盟聯合舉辦的第二期媒體沙龍在莫斯科獨立新聞中心舉行。攝影:人民網記者劉旭
  人民網莫斯科3月6日電(記者 劉旭)5日,由人民網俄羅斯代表處和俄羅斯亞洲工業家企業家聯盟聯合舉辦的第二期媒體沙龍在莫斯科獨立新聞中心舉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趙永琛、俄羅斯亞洲工業家企業家聯盟主席亞歷山大·戈爾巴托夫、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李永全(代讀)、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東歐總站站長李支援、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科學院副院長康斯坦丁·索科洛夫以及其他中俄學者、社會組織及媒體代表共約50多人出席了活動。
  本期論壇的主題是“中國威脅論是否成立”,嘉賓們圍繞論壇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並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駐俄使館公使趙永琛在發言中以大量歷史事實為依據,批駁了“中國威脅論”的謬誤,證明瞭“中國威脅論”是一個站不住腳的偽命題。他表示,中國在歷史上從來不稱霸,也未對任何國家進行過殖民統治。中國現在進行軍事現代化建設並不針對任何第三國,也沒有把任何國家視為敵人,而是出於維護和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需要,也是為了維護地區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需要。中國將秉承歷史傳統,走和平發展之路,絕對不會去威脅任何國家的安全。
  趙永琛指出,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經濟取得快速發展,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也逐年增多。200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為15%,2009年為20%,2010年更達到創紀錄的45%。中國的發展道路受到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歡迎,但中國從未推廣自身的發展模式,也不強迫別國按照中國的道路來發展。在世界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也不向任何國家轉嫁經濟危機,而且還採取措施拯救世界經濟。
  趙永琛表示,只有正確看待中國為政治民主化、經濟現代化和社會和諧化所做出的努力,以及中國堅持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的堅強決心和信念,客觀評價中國對人類做出的貢獻,才是剋服中國威脅論的良方。
  俄羅斯地緣政治問題科學院副主席康斯坦丁·索科洛夫表示,現在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俄羅斯與中國應考慮是否需要聯合起來共同抵制阻礙這一發展趨勢的勢力。現在只要看看利比亞戰爭、敘利亞問題,如果將來再發生伊朗戰爭,就可以明白,威脅並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儘管中國是世界軍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但中國武器裝備的質量還沒有達到世界最高水平,而俄羅斯雖然擁有足夠的軍人數量,軍事武器也足夠先進,但如果兩國對立則將是兩敗俱傷。因此,他建議,俄羅斯與中國在上合組織框架下建立集體安全機制,聯合一切經濟、技術條件,共同抵制包括反導系統在內的美國新式武器系統。
  索科洛夫還表示,目前世界遭遇經濟危機是現代消費社會觀念造成的後果。因此,人們必須改變生產—消費的理念,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健全全民社會保障體制。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李永全因故未能出席會議,但他在文章中表示,中俄兩國不僅具有悠久的友好交往歷史,而且今天具有巨大的戰略合作空間,稍微懂得一點歷史的人不難理解,無論歷史上,還是今天,“中國威脅論”都是站不住腳的。
  李永全分析了“中國威脅論”的幾種情形:1、不瞭解歷史和現實情況,人云亦云。2、實現某些政治目的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威脅論”不過是實現自己政治目的藉口、工具。3、完成某些國外政治勢力的地緣政治“訂貨”。4、因為具體的經濟利益或競爭的需要誇大所謂的中國威脅。
  李永全指出,鼓吹“中國威脅論”的人,與其說是反對中國,不如說是損害俄羅斯的利益。在遠東開發問題上,俄羅斯仍然有“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中國的經濟擴張、人口擴張、領土擴張等等論調依然有市場,對遠東開發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依然有影響。實際上,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偽命題。一些嚴肅的俄羅斯學者和政治家已經進行駁斥,只是他們的聲音沒有受到重視。
  俄羅斯亞洲工業家企業家聯盟瑪格麗特·費多托娃表示,在俄羅斯存在所謂“中國威脅”的地方恰恰是俄羅斯發展比較落後的地區。近年來,與俄羅斯經濟重心東移的說法形成對比的是,俄羅斯在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方面的工作並沒有帶來很大成效。她認為,發展遠東地區需要一整套措施,如稅收優惠政策,吸引大量優秀人才等,同時也需要消除腐敗,腐敗現象的存在已經威脅到整個俄羅斯的發展。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最大的威脅不是來自中國,其根源在於腐敗。而中國威脅論的存在恰恰證明瞭俄羅斯在發展遠東地區方面的無力和中國在中俄邊境地區經貿活動的活躍。此外,中國威脅論的存在也是一部分西方勢力在俄羅斯挑唆的結果。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東歐總站站長李支援從經濟層面闡述了“中國威脅論”的謬誤。他表示,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經濟的繁榮不僅沒有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和挑戰,相反,中國經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卻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已成為很多經濟學家的共識。
  他還指出,現如今中國製造的產品遍佈全球,但當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工廠、享受中國廉價勞動力所帶來的豐厚利潤時,卻指責對別國構成威脅,這對中國是何等不公平。中國增加對外投資不是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掠奪,而是雙方的互惠行為,因為這些商業行為都是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批准,不僅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繁榮,也為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
  此外,俄羅斯漢學家、作家安德烈·傑維亞托夫、俄羅斯國際聯繫與合作促進基金會主席尤里·莫斯科夫斯基等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並參與了現場討論。
  (2013-03-07 02:47:04)
  【延伸閱讀】記者觀察:“中國威脅論”已失去市場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胡曉光 發自莫斯科
  與中國接壤的遠東聯邦區占國土面積的36%,但只有630萬居民。而在相鄰的中國東北三省生活著1.1億人,相當於每平方公里170人。有分析文章稱,俄羅斯對中國抱有防範心理是正常的。“中國威脅論”、“中國人口擴張”話題前些年在當地曾十分流行,一些當地政客大會小會開口閉口就是這類言論。
  十幾年過去了,在遠東地區沒有出現中國人大量移民等現象。反之,中國人從前些年的7萬人減少到目前的3萬人左右。當地的華商李先生分析稱,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俄雙方加強了人員往來管理,另一方面也與國內工資上漲有關,“打工一般月薪四五千左右,在俄多不了多少,還要付出很多艱辛,所以很多人就不來了。”
  而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當地人的眼中,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中國人口擴張”話題正漸漸淡化失去市場。當地大多數居民能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在當地經商、打工的中國人。
  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女警察列娜告訴本報記者,符市的日用品供應主要靠從中國進口。街上中餐館也很多,當地人愛吃,經常到那裡聚會。現在在濱海邊疆區中國人少多了,大概是中國商品價格貴了,利潤空間少了,來賣貨的少了。“中國人守法。反倒來自中亞的烏茲別克人、吉爾吉斯人、塔吉克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比中國人多,涉嫌違法的事件要多一些。”
  布里亞特共和國地區發展基金會項目經理瓦西里耶夫也對記者表示,許多布里亞特人去過中國,嚮往中國。他笑言,中國人非常溫和,守法,沒看到有什麼“中國威脅”。在布里亞特的中國人不多,大概3000~5000人,包括一些中國留學生。中國人主要從事建築業,大概有4家建築公司在烏蘭烏德蓋樓。“中國人富裕了,布里亞特十分歡迎中國人去旅游。”他說。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遠東聯邦區常設代表處工作人員在和記者交談時說,在雅庫特,中國人有2000~3000人,主要在首府雅庫茨克生活工作,從事建築、貿易、打工等。他們基本能與當地人和睦相處。“中國人很能吃苦,又勤快,能適應環境,根本不是‘威脅’。”
  (2013-02-26 08:50:17)
  【延伸閱讀】專家:中國軍費增速合理 “中國威脅論”不值一駁
  中新網3月6日電(張海桐) “中國軍費”作為近十年來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的必答題,總是倍受國內外關註。今年兩會上,中國公佈國防預算支出為8082.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12.2%。中國軍費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對此,專家認為,軍費增長符合客觀發展的規律,增速合理,有關“中國威脅論”等說法,不值得一駁。
  中國軍費連續4年增長 專家稱增速合理
  在5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的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中央財政國防預算支出為8082.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增長12.2%。據悉,2011年,中國國防費預算增長12.7%,2012年增長11.2%,2013年增長10.7%,至此中國軍費已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對此,專家表示,軍費增長符合客觀發展的規律,增速是合理的。
  “保持這一增長速度是合理的,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正當需要。”全國人大代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舟說,“近年來,我國國防費增長比較均衡,基本維持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同時也為推進軍隊轉型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財力準備。”
  對於中國軍費增長的原因,海軍專家李傑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了五大因素:剋服物價上漲、強化海防和空防能力、支撐非戰爭軍事行動和拓展海外利益、改善邊海防官兵生活條件以及促進中國新型武器裝備的研發等。
  具體而言,李傑認為,中國過去在海上和空中維權方面,尤其是在裝備數量和性能上略顯不足,東海防空識別區劃設以來,這一問題尤其突出,增加軍費以提升海防和空防能力十分必要。此外,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擴大、海外利益拓展和國際主義事務任務的加重,如海軍艦艇執行對敘利亞化武海運護航任務等,也對軍費提出了要求。事實上,相較於其他國家,中國人均國防費用相對較低,邊海防官兵,尤其是偏遠艱苦地區的官兵生活條件有待提高。因此,李傑認為中國軍費增加兩位數“並不算多”。
  軍費向武裝現代化傾斜 和平需實力維護
  據瞭解,今年新增國防費將主要用於提高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提高軍隊人員生活待遇和推進軍隊體制編製調整改革等三個方面,而武器裝備建設、新型作戰力量建設、信息化建設、實戰化軍事訓練和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則是軍費保障的重點。
  增加國防預算最終將落實到提升部隊戰鬥力上,而新型武器裝備對於提升戰鬥力具有重要意義。相比美國等西方大國,中國應該加快研發高精尖武器裝備,李傑認為,研發高精尖武裝能大大提升海邊防安全性,是非常必要的。他以東風21D導彈為例,指出美國叫囂重返亞太,卻始終不敢進入中國第一島鏈,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導彈射程增大、精度提高,有效的保護了海邊防安全。“我們的對手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們也必須加快發展。”李傑說道。
  除去武器研發,中國軍隊的軍事訓練也在加強。全國人大代表、海軍某艇艇長華明說,他所在部隊無論是出海訓練的天數,還是出海的距離,近年來都有顯著增長。“軍事訓練是要花錢的,何況我們‘走出去’的步伐大大加快。”華明說。
  對於中國軍費增長的問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4日作出回應稱,從中國自身的歷史、經驗上認為,和平是需要實力來維持和維護的。
  軍費使用效益提升 “中國威脅論”不值得一駁
  中國的國防費用一直都是外界關註的焦點。儘管中國一再強調發展防禦性國防力量,軍費增長是為保衛祖國,保衛人民和平生產,但仍未能阻止外媒對於中國軍費和軍力增長的多方解讀。
  日本《產經新聞》報道聲稱,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及防相小野寺五典5日相繼對中國國防政策和軍力發展的透明度“感到擔憂”。
  對於外媒渲染的“中國威脅論”等言論,李傑表示,就算中國軍費只增加1.2%,照樣會有人指責反對。少數日本右傾分子利用中國軍費的提升來做文章,目的是為自己增加軍力、提升國防預算製造輿論。中國的軍費預算,是綜合國內生產總值、國防發展等多方面因素考慮的,“中國威脅論”不值得一駁。
  同時,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認為,中國軍力增長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國防需要相適應。中國每兩年公開發佈國防白皮書,全面系統介紹中國國防政策和國防建設。中國的國防預算每年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進行審議,並公諸於世。建議那些質疑中國軍事透明度的人好好讀一讀這些報告。
  此外,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中央和軍委相繼出台了“八項規定”與“十項規定”,將作風建設作為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來抓。李傑認為這大大改善了浪費現象,提高了軍費的使用效益,“從總得來說,就是把經費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把好鋼用到刀刃上’,提升戰鬥力,真正做到‘能打仗、打勝仗’。”李傑說道。(完)
  (2014-03-06 00:36:10)  (原標題:美政客稱中國盜取美工業技術 靠黑客掌控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kswyaob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